笔趣壹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第186章 捉当场(1)

    第186章捉奸当场

    与天坛相比,地坛的存在感不高。

    它本身的影响力,甚至不如史铁生的那篇散文《我与地坛》。

    地坛公园四个门,10月金秋,适逢国庆,姚远一大早就骑着小摩托突突突的跑到了西门。

    事实证明他很正确,因为东哥就开着那辆红旗哧溜一下,以狭路相逢的气势干掉了所有对手,挤进了仅剩的车位。

    他下来一瞧小摩托,竟颇为羡慕,道:“你比我会变通。”

    “这叫初心不改,你开上红旗就脱离群众了。”

    “需要我贴近的时候我也贴近啊,公司员工都是我兄弟姐妹。”

    东哥浓眉大眼的笑了笑,跟姚远混在人流里进了公园。

    只见满山满谷的图书展位,以及早早来淘货的市民。先是东西向的中央大道区域,要么是新华书店集团的,要么是三联、商务、人民文学等知名出版社的。

    书比较全,但打折程度不大,一般不能讲价。

    再是南北区域,那里是中国书店集团,以及私人店铺。

    中国书店比较特殊,主营业务是收售古旧书刊、碑帖拓片,改革开放初期,不少人去那边捡漏,收了挺多好宝贝。

    现在不行喽,都2003年了,收藏品市场已经起来了。

    东哥看着不断往里进的人,道:“这人流量怕是能过10万。”

    “差不多,非典大家都憋坏了。”

    “知道大家憋坏了,但没想到图书还有这么多人喜欢,尤其在互联网和电子产品飞速发展的时代。”

    “辉煌不了几年了,以后纸质书会成为小众爱好的。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二人对视一眼,以各自的头脑和思维,都联想到了很多。

    他们在各种国营、民营、个体书店的展位间游走,男女老少从身边经过,多数带着箱子、大包,甚至手推车,淘宝贝一样进进出出,或驻足停留。

    姚远也不时停下,翻一翻,看一看。

    他从后世来,那会电子书早已大行其道,但他还保留着看纸质书的习惯,特别是看传统文学、历史、艺术类的书籍,手指头没摸着纸张,总觉着不实在。

    走着走着,瞧见新华书店的大展位,拉着横幅,上写:“热烈欢迎毛鑫雨、孔冬梅……”

    旁边有人议论:

    “嚯,今天这二位要来?”

    “签字售书嘛!”

    “他们也干这活?”

    “那咋了?昨儿濮存昕还来了呢,前儿冯远征还来了呢!听说孔冬梅搞了家什么菊香书屋公司,业务对口啊!”

    姚远默默上前,看看介绍,还真是今天要来,还真是签字售书。

    有两本:《我的父亲xxx》《我的伯父xxx》。

    姚司令默默各买了一本,转身走了,东哥奇怪,问:“你不等着签名?”

    “签名就算了,走吧,去找老李。”

    二人继续往北走,到了李彦的展位。

    李彦大手笔搞了7个私家展位,连起来跟军帐一样,外面写着某某图书公司,某某书店分店。

    “姚总!东总!”

    “看看我这怎么样?”

    “不错不错!业绩可期!”

    姚远和东哥瞅了瞅,相当给面子。

    展位就是搭的简易棚,里面摆书架,外面摆书摊,还有大纸箱子,放着超低价的打折书,最神奇的一个箱子里戳着纸牌:“一元一本!”

    还有卖磁带和CD的,人倒不少,闹闹哄哄跟市场一样,因为这里能讲价。

    麦窝电商三巨头历史性会面,粗糙,简陋,四六不靠,草台班子!

    李彦一看就忙半天了,拎个板凳坐下,捧着大茶缸子,指点江山:“12000个展位,23万种图书,前两天销售额600多万,卖出去几十万册!

    兄弟不才,卖了2万册……”

    李彦颇为得意,跟大出版集团比不了,在民营这一块,自己还是可以的。他知道今天会面的目的,喝了口水,继续道:

    “以头两天看,刚拿下诺贝尔文学奖的《耻》,《红墙童话:我家住在中南海》,《影响世界的100个管理寓言》分外抢手,《哈利波特》《飘》《美丽心灵》也都不错……但咱们是超低价卖,新书压不下价,还是以老书为主。”

    “老书最低价是多少?”

    “嘿嘿!”

    李彦猥琐的乐了两声,压低声音道:“图书生意利润大得很,哭穷的都是扯犊子,我在网上卖书,自产自销一条龙更省钱。

    印一本《活着》,出货量大的话,定价20多块钱一本,我能压到2折!”

    “2折?!”

    姚远暗暗艹了一声,又问:“遗情书呢?”

    “我们对接了一下,她能提供大概14万字的文稿,32开本胶版纸,再给她拍几张照片做插图,再加点访谈和网友评论,凑一凑卖30块不过分吧?

    而且咱们得尽快,木子美这么火,那些盗版书商就像苍蝇闻着屎,分分钟就扑上来!”

    “我了解,伱放心。磁带和cd呢?”

    “cd差一些,磁带卖的好啊,那东西1块钱一盒都有的赚。哎对了,复读机也卖得好,您懂市场!”

    不是姚远懂市场,是他懂历史。